春秋时,祁地属晋,当时的祁地,几乎包括整个晋中平川。公元前556年,晋平公将祁地赐给大夫姬奚作食邑。姬奚以地为姓,改姓为祁,即历史上有名的“外举不避仇,内举不避亲”的祁黄羊。他的城邑在今祁县的古县镇下古县村。公元前514年,祁奚的孙子祁盈因故被杀,食邑随之没收。晋分祁奚之田为邬(今介休)、祁(今祁县)、平陵(今平遥、文水)、梗阳(今清徐)、涂水(今榆次、太谷)、马首(今寿阳)、盂(今盂县)等七部分。现在祁县的境地,基本上是从那时候确定的。
战国时期,祁地属赵国。秦代,祁地属太原郡。西汉初置祁县。王莽篡汉,改祁为示,后复祁县。晋代恢复分封制,祁县属太原国,县城迁到祁城村。北魏时,祁县属大原郡。孝文帝太和年间,迁县城于今址。北齐天保七年废祁县。隋开皇十年重置县治,属并州。唐武德三年,属太州。后复属并州。金代,在县东南之团柏镇设帻州,县属之,不久帻州废,县属晋州,改祁为祈。元大德年间,复称祁县,属冀宁路。
明、清两代属太原府。民国初年属冀宁道。1937年底属山西省第四行政区。解放后属榆次专区,后改称晋中地区。
祁县人杰地灵,名人辈出。有百余人。如东汉王允,东晋温峤,南朝梁之王僧辩,唐朝温大雅三兄弟,宋朝王溥,近代渠本翘,还有著名诗人王维、王绩、词人温庭筠等,社会贤达戴廷式寓居的丹枫阁,就在城内,是顾炎武、傅山等爱国志士聚会的场所。
祁县古城始建于北魏孝义帝太和年间(公元477——499年),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。祁县古城以其严谨、周密的布局设计,精巧细致的建筑工艺,使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士广泛关注。近年来,许多影视剧组纷纷来祁县拍摄外景。上海同济大学、上河城建学院等高等学府,更把祁县显示明、清建筑风格的街道、民居当作实物教材,多次派师生前来实地考察、研究。有关方面将祁县古城概括为“一城四街二十八巷,六十个圪道,四十个大院,万余间房室”。其间有与乔家大院相媲美的渠家、何家、马家等十二处。 祁县古城东西长850米,南北700米,周长三公里,整个城池形同占代官吏所戴的纱帽,故有“纱帽城”之说。旧时城墙砖砌到顶,外筑护城河,设四道城门,门顶筑有匾额,东曰“瞻凤”,西曰“挹汾”,南曰“凭麓”,北曰“拱辰”,十分雄壮。虽然因战争的破坏和风雨沧桑,城墙不复存在,但城内建筑保存完好,风韵格局依旧引人注目。 整个古城,集古街巷、古寺庙、古店铺、古民宅于一体,结构合理,而且井然有序,浑然一体,组成了一个建筑宏伟、完整的古文物群。这是祁县明、清时期商业兴盛的历史见证,也是研究我国古代县城构筑、街道规划、民宅建设和商业网点布局不可多的的实物资料。1994年一月,祁县古城被国务院批准公布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,祁县,将以其辉煌的历史,永垂史册,以其灿烂的今天,光照后人。
中国玻璃器皿生产出口基地
祁县酥梨有40多年的栽培历史,1996年我县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国家优质酥梨基地县,目前基地面积已发展到10万亩,主要分布在古县、城赵、峪口、东观等乡镇海拔800--1200米的丘陵山区。土层深厚、土壤肥沃、雨量适中、昼夜温差大、有效积温高等地理条件为优质酥梨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。2002年全县酥梨总产量突破1亿公斤,销售收入达2亿元。“康泰”牌精品套袋酥梨以其果形端正,洁白透黄、皮薄肉细,香甜酥脆,果汁多,糖分高、营养丰富、品质上乘的特点,被誉为“果中一绝、梨之上品”,畅销国内各大城市,并打入国际市场。
为了进一步提高祁县酥梨的市场竞争力,我县组织专业部门制订了详细的“酥梨无公害生产技术操作标准”,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技术。同时,利用现代化冷库和土窑洞贮藏,现已有现代化冷库10座,简易气调库及土窑洞1万余个,总贮藏量达2亿公斤,形成了“季产年销、循环上市”的经营格局,延长了产业链条,提高了经营效益。
2003年6月,中国特产之乡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经过严格考察,认真比较,广泛论证授予祁县“中国酥梨之乡”的称号,这是我县第一个国字号知名品牌,给已名播海内外的祁县酥梨又添了一块金字招牌。
全国团建先进县
行风评议工作先进县
2005年1月,我县被山西省人民政府授予“行风评议工作先进县”。
三晋养牛第一县
祁县是国家秸杆养牛示范县、国家优势产区奶牛基地建设重点县、世行小规模肉牛生产建设项目县、全国标准化肉牛育肥示范区。2002年底全县肉牛饲养量达81647头,出栏数43347头,牛肉产量7300吨,园区规模养牛饲养量达到6万头以上,牛交易量50万头以上等5项指标,名列全省第一;秸杆科学利用率81%,良种牛覆盖率达90%以上,占地110亩的交易市场规模大、养牛科技服务体系一流、农民人均养牛收入714元等五项指标全国领先,成为名副其实的“三晋养牛第一县”。
祁县的养牛业已经初步实现“五化”。一是产品品牌化,肉牛品种全部是世界最优良的西门塔尔和西皮三元杂交牛;二是经营规模化,规模养牛园区74个;三是饲养科技化;四是营销市场化;五是服务网络化。为了吸引广大客商来祁县投资,县委、政府出台了《关于提高产业化水平,加速养牛发展的决定》和《引资发展养牛业的优惠政策》等文件,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养牛业奠定了基础。
2007年5月,我县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确定为“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”。
2007年9月,山西省民政厅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向我县授“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”的牌匾。
评论